2021/06/04

場域群聚系統性健康風險行為的呈現 / The behavior of clustering systemic health risk in the field has become a reality.)

從疫情健康風險評估與管理而言,台灣疫情災情數據與分佈已呈現: 無論重災縣市與其同險縣市,已形成「場域群聚系統性健康風險」,並偏屬於「都市人口密集區域移動擴散型」。台灣疫情顯示區塊式(無論何形狀)的演變,就是那幾條隱形的感染傳播鏈再傳播再擴散(致疫情非爆發型的定著比例衍生)。疫情演變迄今(2021/06/03),從短期風險評估與初估,各縣市疫情風險結果等級可劃分(因時更新): (1)重災縣市(新北市、台北市)與其同險縣市(基隆、宜蘭、桃園)已同屬紅色警戒區; (2)中重縣市(彰化、台中) 與其同險縣市(苗栗); (3)中輕縣市(高雄、花蓮、台東、台南); (4)輕災縣市(新竹縣市、南投、雲林、嘉義市縣、屏東); (5)極輕縣市(澎湖、金門、連江)。尤是仍有感染源不明的重災縣市與其同險縣市的區域聯防是可行解案,就已評估確診足跡群聚的各場域 ( 家戶 (這部分佔比高,可能在外染疫回家互染可能性極高,輕症或無症狀未篩未報)/居家周邊、公共場所、醫療院所、傳統市場、賣場、公園、長照/安養機構、企業或公部門機構等),同步聚焦於重災縣市與同險縣市的各場域對象,例如,重災縣市各區分級,如高風險群者先納入各區系統性全面快篩/普篩/PCR檢測的對象---鄰里民(家裡互染可能性高,輕症或無症狀未篩未報)、市場/賣場業者、長照照護員與受照護人員、企業員工或公部門機構人員等。突發疫情場域與附近店面住家或接觸者,宜同入篩與隔離甚續個案疫調。尤重災縣市(與中重縣市)含其同險縣市的各自區域聯防與積極控管抑減疫災,才有助於改善台灣的疫情。其他縣市續採積極自我風險控制因應。地方與中央防抗疫決策的黃金時間若再錯過,加上任何場域群聚、跨區移動與自律鬆散,各縣市即有可能易轉成同一重災區,直接重創民生物資食物鏈的產地 (農業縣市/養殖縣市) 與供給,更加重了各縣市疫情與醫護防疫資源的負擔。台灣照理應有風險評估醫護防疫量能的因應與緊急調度(疫情電子手冊通報隨備隨調),醫護/防疫/警消軍/環保等人員,有安全又適當休養再出發。大家加油! 本協會報導除了供本會員學員參考與討論外,歡迎引用。協會線上諮詢續服務。